BAAI CONFERENCE

北京智源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综合性内行盛会,自2019年10月首度亮相,已成功举办五届。大会以全球技术视野、内行精英汇聚、洞察关键趋势为鲜明特色,邀请海内外研究者开展精彩演讲与深入对话。共有11位图灵奖得主曾参与大会,每年有200位顶尖专家出席,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万观众汇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探寻前沿知识、交流实践经验、建立紧密合作。
    • 大会主席


    • Michael I. Jordan是智源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三院院士。其重要贡献包括指出了机器学习与统计学之间的联系,并推动机器学习界广泛认识到贝叶斯网络的重要性。他还以近似推断变分方法的形式化、最大期望算法在机器学习的普及方面的工作而知名。2016年,被Semantic Scholar评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2020年荣获IEEE冯诺依曼奖,2022年获得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百度总裁。主要从事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1本专著,他发明的多项图像视频压缩和传输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用。31岁被授予IEEE Fellow,成为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2004年获得IEEE技术先锋奖。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处理和类脑智能,发明了脉冲连续摄影原理和超高速视觉芯片、相机和系统,曾获2017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效视觉特征分析压缩关键技术)和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视频编码国家标准制定与产业化应用),2022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突出贡献奖,2022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 程序主席


    •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信息学院院长,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智源研究院“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首席科学家。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主任。长期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近年专注于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总计引用28000余次。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SIGIR 2020程序委员会主席、WWW 2021领域主席、国际期刊ACM TOIS和IEEE TKDE编委等。

    • 智源学者,昆仑万维2050全球研究院院长,Skywork AI联合首席执行官,曾任Sea Group集团首席科学家。颜水成教授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AAAI、ACM、IEEE和IAPR会士。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多媒体分析,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600余篇论文,H-index超过130,连续八次入选年度全球高被引科研人员。颜教授团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两项核心竞赛Pascal VOC和ImageNet(ILSVRC)中荣获十次以上的胜利或荣誉奖。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各项工作。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与实践,曾在快手、美团、Facebook、微软亚洲研究院等知名企业与研究机构担任重要技术及管理职务。他拥有前瞻的视野,扎实的研究能力,富有成效的技术落地,实际的产品业务应用,以及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

    • 专题论坛主席(信息更新中)


    • 1995年荣获IJCAI Computers and Thought Award。他与Google研究总监Peter Norvig合著的《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是人工智能权威教材。2020年,他的新书《AI新生:破解人机共存密码——人类最后一个大问题》(Human Compatible: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problem of control)在中国出版。

    • 智源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曾任金山软件CEO、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第一批“杰出科学家”。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和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双会士,曾获2010年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和2012年ACM多媒体杰出技术成就奖,并获评2008年度美国杰出亚裔工程师奖。发表过近四百篇学术论文,编著过多本学术专著。自2018年起,在Guide2Research发布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排名中,蝉联中国大陆科学家榜首。

    • 陈键飞,于2014年和2019年分别在清华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并在TSAIL组与朱军教授合作。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高效机器学习,特别是量化神经网络、随机优化算法和概率推理算法。在过去,他还开发了几个可扩展的主题模型训练系统。 2019年,陈键飞 因杰出的工作获得了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他还曾在2009年获得中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2018年,陈键飞 共同创立了RealAI,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显著成就。

    • 程明明,2012年博十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并于2014年回国任教,现为南开大学教授,隶属于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系。拥有多年海内外知名高校求学经历以及丰富的研究经验。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已在IEEE PAMIACM TOG等CCF-A类国际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论文他引8000余次,最高单篇他引2000余次。其研究成果在华为、腾讯等公司的旗舰产品中得以应用。其中,显著性物体检测技术被华为Mate 10等旗舰手机作为亮点特性,于产品发布会中展示。其研究工作曾被英国《BBC》、德国《明镜周刊》、美国《赫芬顿邮报》等权威国际媒体撰文报道。此外,他担任了计算机领域多个顶级会议(包括:ACM SIGGRAPH 2013; ACMSIGGRAPH Asia 2012,2011; Euro-graphic 2012; Pacifc Graphics 2011等)和著名期刊(包括:IEEETPAMI, TIP, TMM, TVCG, TCSVT, CYB, SPL, ISTSP: Elsevier PRL, IMAVIS, CAG, Image CommunicationJVCI, NEUCOM, SIGPRO; Wiley CGF, Springer TVC, NEPL, SCIS, ZUSC, JCST, SCIS; PLOS ONE; IET CVI等)审稿人。现与清华大学图形学研究组,牛津大学计算机视觉研究组,牛津大学VGG研究组,微软剑桥研究院I3D组等重点研究组达成合作。

    • 堵俊平,LF AI&DATA基金会董事。Apache基金会成员、Apache Hadoop等项目的核心PMC 以及Committer。曾任世界五百强公司高管、硅谷著名创新公司的研发负责人等职务,在云计算、大数据和AI开源领域等领域具有长期的经验与影响力。

    • 冯俊兰,IEEE Fellow,现任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科学家、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总经理、中国互联网协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国际Linux网络基金会董事会主席、中国通信学会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冯俊兰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音识别、语言理解和数据挖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国内外授权专利60多项,著书一部。2013年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建立并带领公司人工智能团队--“九天”团队在网络智能化、人工智能平台、语音、人机对话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勇担人工智能原创性技术突破任务,创新性提出“体系化人工智能”,解决日益泛在的智能化需求与人工智能落地成本高、效率低的根本矛盾。目前已带领团队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共16项。

    • 林咏华现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主管大模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系统及基础软件研究、产业生态合作等重要方向。IEEE女工程师亚太区领导组成员,IEEE女工程师协会北京分会的创始人。曾任IBM中国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IBM全球杰出工程师,在IBM内部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从事近20年的系统架构、云计算、AI系统, 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本人有超过50个全球专利,并多次获得ACM/IEEE最佳论文奖。获评2019年福布斯中国50位科技领导女性。

    • 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目前兼任工信部车辆产品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推进组(ICV-2035)秘书长等。

    •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脑与认知科学系,获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的认知神经基础(AI of Brain & Cognition, ABC)、视觉智能。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资助以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社会计算。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已在ACL、EMNLP、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超过3万次。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完成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王青年创新奖,入选国家青年人才、北京智源研究院青年科学家、2020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担任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秘书长,期刊AI Open副主编,ACL、EMNLP、WWW、CIKM、COLING领域主席。

    • 卢宗青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智源学者。主要研究强化学习、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智能体,担任ICML、NeurIPS、ICLR领域主席。

    • 马维英博士现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惠妍讲席教授、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的几个核心领域(搜索与推荐、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基因工程和个体化精准医疗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与应用。他此前曾任字节跳动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博士曾在世界级会议和学报上发表过逾 300 篇论文,并拥有 160 多项技术专利。他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曾任国际信息检索大会(SIGIR 2011)联合主席、国际互联网大会(WWW 2008)的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

    • 孟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源战略总监。从2016年开始,他就牵头中兴通讯人工智能领域的预研工作。他致力于AI和5G方向的研究,并在2018年被选为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T ML5G WG3主席(机器学习应用于5G网络架构组)。同时他当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副组长及Linux AI & Data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孟伟先生先后担任Linux基金会ODL项目的PTL及Adlik项目的mentor,并且在IETF及ITU-T立项及发布多项国际标准,涉及人工智能及网络功能虚拟化方向。同时,他以第一作者获得中国及国际专利授权30余件。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近期研究兴趣为多模态理解、创作和交互。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曾获WWW 2004最佳论文提名奖,AIRS 2012最佳论文奖和CLWS 2019优秀论文奖,202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她的算法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本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2021-2022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发布文澜系列中文多模态对齐大模型,并成功落地快手、OPPO等企业。2023年,参与发布玉兰大语言模型,完成从基础模型到对话模型的自研训练。曾担任SIGIR短文和讲习班主席、ACL领域主席、EMNLP资深领域主席和Information Retrieval Journal主编。

    • 沈春华,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沈春华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南京大学,于2005年在阿德莱德大学获得计算机视觉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在澳洲国立大学和 National ICT Australia 任职研究员。2011 年回到阿德莱德大学任教,同年入选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Future Fellowship 人才计划,2014年破格晋升为阿德莱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正教授。2021 年底回国全职加入浙江大学。他的谷歌学者引用达71800,H-index 125。

    • 王鹤博士是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CFCS)的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创立并领导了北大具身感知与交互实验室(Embodied Perception and InteraCtion Lab,主页:https://hughw19.github.io)。实验室立足三维视觉感知与机器人学,重点关注具身机器人在三维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和交互问题,研究目标是以可扩增地方式发展高泛化性的机器人视觉和控制系统。研究成果覆盖物体抓取、功能性操控、灵巧操作及寻物导航,于CVPR/ICCV/ECCV/TRO/RAL/ICRA/IROS/ICLR/NeurIPS/AAAI发表40余篇工作,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ICRA2023 Outstanding Manipulation Paper finalist,Eurographics 2019最佳论文提名,ICLR 2021可泛化机器人物体操纵挑战赛ManiSkill无额外标注赛道冠军。他担任了CVPR2022和WACV2022的领域主席,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的副主编和诸多顶会的审稿人、程序委员。在加入北京大学之前,他于2021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三院院士Leonidas. J Guibas教授,于2014年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 智源研究院视觉模型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和基础模型,近年研究工作包括SOLO、SOLOv2、DenseCL、EVA、Painter和SegGPT等。获得奖项包括Google PhD Fellowship、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阿德莱德大学Doctoral Research Medal等。

    • 智源研究院健康计算研究中心负责人,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AI for Science青年学者,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强化学习,决策树模型,生成模型及其应用。在2016研发了LightGBM,在精度和速度上都超过同时代其他框架,成为业界最受欢迎的决策树算法之一。在2018年研发了Suphx,目前人类史上最强的麻将AI模型,在『天凤』平台荣升十段,显著超越人类顶尖选手。2023年其团队开发的OpenComplex蛋白质复合结构预测模型荣获CAMEO年度冠军。

    • 智源生命模拟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聘专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讲席教授。2019年当选英国皇家人文艺术学会会员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员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 分获荣誉头衔FRSA与FRSB。在计算心脏动力学、虚拟生理器官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和独创性的重要成果。已发表期刊与会议文章400多篇,其中在同行评议的国际权威期刊 (SCI, 如Circulation(IF>22)、Circ Res(IF>13)、Nature Communication等)发表文章200多篇。多项工作引起广泛的公众兴趣,被多国家、多媒体报道(如BBC等媒体)。Citation (论文引用): >13000次,H-index (H因子): 58。主持英国BBSRC、EPSRC、BHF、Wellcome Trust基金项目、欧盟第7框架项目、中国自然基金项目、制药企业与投资公司项目等20余项。被邀请在多个著名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并担任会议主席,迄今为止已成功组织多场国际会议。

    •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2014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至今。研究领域为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共计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8万余次,曾主导研发了玉兰大语言模型,组织编写了大语言模型综述论文《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预印版文章)以及《大语言模型》中文书。曾荣获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ECIR 2021时间检验奖,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 李崇轩,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2019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机器学习、深度生成模型,代表性工作部署于文到图大模型DALL·E 2、Stable Diffusion和文到视频大模型ViDu等。曾获国际会议ICLR杰出论文奖、吴文俊优秀青年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入选博新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课题。担任ICLR 、NeurIPS 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

    • 王业全,智源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FLM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博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委员,2022年被评为AI 2000全球最具影响力人工智能学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近年来,主要从事大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代表成果有 FLM系列模型(Tele-FLM、FLM-101B)、Mu-Scaling、MSG和ATAE-LSTM等。在国际顶级会议发表多项研究成果,谷歌学术引用超3,000次。ATAE-LSTM和RNN-Capsule被PAPER DIGEST评为最具影响力论文,同时多次入选谷歌学术刊物指标榜单。

    • 李永翔,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 AI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从0-1组建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发队伍,打造完整的图像、语音、语义和多模态核心算法能力,支撑中国电信全网人工智能业务发展;建立基础大模型全栈自研能力,相继开源7B/12B/52B等多个版本语义大模型,发布国内首个支持30种方言自由混说的语音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和产品双备案;带领团队获得18项国际AI顶会竞赛冠亚军,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作为技术负责人牵头两项部级重大科技攻关课题。